博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13件赵无极作品捐赠中国美术学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9:47:00    

4月9日,中国美术学院举办2025“国美发布”,会上,赵无极作品捐赠暨赵无极研究中心揭牌,赵无极家人向中国美院捐赠了赵无极在杭州创作的早期油画、版画、瓷器等作品共计213件。这笔珍贵的作品回到中国、回到杭州、回到赵无极先生的母校,也填补了中国大陆公立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体系赵无极油画作品的空白。

澎湃新闻获悉,当天,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授牌仪式、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创新孵化行动也先后举行。

捐赠缘于赵无极展览的成功

90年前,15岁的赵无极来到杭州,入读国立杭州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西湖,从此成为他萦绕终生的艺术现场;母校,就此化为他血液里刻骨铭心的艺术源起。

90年后的2025年,鉴于中国美术学院此前策划“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的影响力,赵无极家人共向中国捐赠了赵无极先生在杭州创作的早期油画、版画、瓷器等作品共计213件,填补了中国大陆公立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体系赵无极油画作品的空白。

创作中的赵无极

赵无极(1920-2013),著名的法籍华人艺术家,他于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1941-1947年留校任教。1948年,赵无极赴法深造,随后定居法国。1985年,受中国文化部邀请,赵无极回母校浙江美术学院举办了“赵无极绘画讲习班”,对中国美术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2002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

展览现场

2023年9月,“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重要作品及文献230余件,其中油画作品129件,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赵无极艺术展。展览同期举办了三次学术研讨会,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研讨赵无极艺术之于世界艺术史的独特意义。5个月的展期内,参观人数达25万人次,导览活动900余场。

由于展览的成功举办,赵无极夫人、赵无极基金会主席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决定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系列赵无极作品。

赵无极作品捐赠暨赵无极研究中心揭牌

2024年10月15日,赵无极夫人、赵无极基金会主席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Françoise Marquet-Zao)、赵无极基金会艺术总监扬·亨德根(Yann Hendgen)分别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策展人余旭红共同签署了赵无极作品捐赠协议、共建赵无极研究中心备忘录。马尔凯女士此次捐赠包括赵无极油画作品10件、版画174件(包括版画插图书15套)、瓷绘作品28件,共计212件作品。油画捐赠作品中包括《无题(静物)》(1935)、《我在杭州的家》(1947)、《无题(寺庙和坟墓)》(1947)、《05.10.50 - 纪念我的妹妹无华》(1950)等赵无极早年作品,画面内容涵盖静物、风景、人物等,体现了赵无极与杭州的独特关联

无题(有苹果的静物) |布面油画|私人收藏|1935-1936,46x61cm All works by Zao Wou-Ki:ⓒZao Wou-Ki-ProLitteris,Zurich.

其中,《无题(静物)》是赵无极存世最早的一幅油画作品,反映了赵无极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时对油画技法的最初探索与实践。《我在杭州的家》和《无题(寺庙和坟墓)》是赵无极在杭州任教阶段的重要创作。《我在杭州的家》这幅作品描绘了他与家人在西湖边的居所,杭州的湖光山色、水天风光、宋韵气息,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滋养,启发了赵无极对风、光、气等不可见事物的表现与追求。《无题(寺庙和坟墓)》描绘的是杭州西湖边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墓地,这不仅是对杭州历史遗迹的艺术再现,更是赵无极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我在杭州的家|布面油画|私人收藏| 1947,65x 80.7cm All works by Zao Wou-Ki:ⓒZao Wou-Ki-ProLitteris,Zurich.

无题(寺庙和坟墓)|布面油画|私人收藏|1947,45.5x55cm All works by Zao Wou-Ki:ⓒZao Wou-Ki-ProLitteris,Zurich.

马尔凯女士此次捐赠的系列版画作品基本涵盖了赵无极一生的创作实践,版画版本多为珍贵的试版,具有教学意义。捐赠的174件版画包含了15套版画插图书,其中包括极为稀有的《亨利·米修解读赵无极的八幅石版画》(1950年)版画书1套,亨利·米修曾在赵无极生活困顿之时,鼓励他从中国艺术的根源汲取精神力量,重拾水墨创作

无题(兰兰肖像)| 布面油画|私人收藏1935-1936,61x45cm All works by Zao Wou-Ki:ⓒZao Wou-Ki-ProLitteris,Zurich.

此前,赵无极儿子赵嘉陵和儿媳陈绵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了赵无极为谢景兰画的第一幅肖像油画《无题(兰兰肖像)》以及17本珍贵的文献资料。谢景兰是赵嘉陵的亲生母亲,她与赵无极同是杭州国立艺专校友,赵无极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向公众展示这件作品

赵无极作品捐赠仪式

此外,赵无极妹妹赵无宣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了文献资料402件;赵无极讲习班学员孙建平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了文献“1985年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手稿”1套;赵无极国立艺专同学许铁生的女儿许清照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了文献8套

在国立杭州艺专学画之时,赵无极常常在西湖边流连忘返,“我一连几小时观察平静的水面上空气的流动,桦树与枫树叶在风中荡漾”。在西湖边的沉思引发了赵无极终其一生的艺术探索。生命晚年,赵无极常念及杭州,回望西湖,对先生而言,西湖是他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艺术现场。

此次捐赠象征着赵无极的艺术,从杭州出发,走向世界,最终又回到了文化的起点,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当代回响。

赵无极的艺术以中华文明之传统,开现代绘画之生面,在世界艺术史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东方气象,他的作品是东西文明互鉴在现代美术领域的最高成就。“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的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说,“赵无极终其一生不懈探索与实践,在融合中西两大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创造了属于世界的时代艺术。”

以赵无极系列作品捐赠为契机,中国美术学院将与赵无极基金会共建赵无极研究中心。该中心隶属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将聚焦赵无极及其艺术,开展研究出版、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宣传推广、国际交流等相关工作。同时,赵无极研究中心还将逐步呈现中国美术学院百年学脉,通过与国际艺术机构建立联系,打造中西文明互鉴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和“融汇中西”的世界级展示窗口,积极参与世界艺术史新格局的叙述。

国美发布现场

书学印学研究院授牌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创新孵化行动

当天,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授牌仪式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此次书学印学研究院的创建为传统书学印学研究搭建了学术平台,用以推动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从技艺传承向学科建设的转型。据悉,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将以“汉字与文化研究”“书法篆刻文献与理论研究”“书法篆刻创作与传播研究”三大研究方向为支柱:以汉字作为研究切入口,从中华文化和艺术源头的视角,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古代文献的梳理与研究为切入口,从文化观念、社会视角,审视中国书学印学的实践与理论,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阐释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以理论研究为依托,强化书法篆刻创作语言研究;通过跨学科融通,扩展传承与传播渠道,弘扬中国书学印学的传统精神,铸炼当代语境中的时代意义。

当天,中国美术学院发布了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创新孵化行动,该项目由美院与7家科技企业正式签约,其中囊括了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等四家被称为“杭州六小龙”的企业,以及灵伴科技、阿里国际、美团低空物流科技等科技创新企业。双方就产学研深度合作、教科人协同一体化发展,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

2024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展览现场

2024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展览现场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是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下的中国创新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以赋能高质发展为使命,持续推进扩面提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综合创新设计大奖。十年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已累计参赛作品达60000余件,覆盖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创新强国参赛率高达84%,智能化产品达72%。

此外,当天中国美术学院开启了“新时代青年美术⼈才培养计划——绘画100”项⽬。这一活动将于4月10日至14日开展⾸轮集中培训,汇聚专家 111 人,参与学员 120 人,其中中国画方向学员 63 人,油画方向学员 57 人,为期一年,旨在成为发现、培养、推介青年美术人才的“种子工程”,助力优秀青年美术家脱颖而出,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提供青年人才支撑。

“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特展”展览现场

“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特展”展览现场

同时,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特展”。这一展览以游戏《黑神话:悟空》为核心,在实体空间重现游戏中的经典叙事与角色、场景、道具等内容,让观者能近距离欣赏游戏原画与制作细节,探索幕后开发故事。《黑神话:悟空》的艺术总监杨奇来自中国美术学院,他回忆道,创作团队走遍全国,实地扫描古建古迹,这一技术实践背后是对传统艺术本体的深刻理解与敬畏。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