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0:17:00
来源:【新华日报】
近年来,江苏省仪征市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始终坚持“产业是用来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基调,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业借助文化和旅游的力量提升附加值,唤醒“沉睡土地”,真正实现“村强民富”。
以“党建+联建”模式打破资源壁垒,形成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城乡联建“四联并进”发展模式。仪征市持续实施“百雁争锋”行动,强化村书记乡村振兴“领头雁”责任,组织实施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统筹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三茅蔬菜种植基地、周营米厂、官胜果园、“金香玉”稻米种植基地等,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奋进势头。新城镇健全完善农村干部“选、储、育、管、用”全周期培养机制,大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让干事创业“尖刀力量”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最大增量”。道田农业发展(扬州)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丁帅,联结带动周边农户20余户,促进与镇内凌桥村、丁冲村、新华村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共生性发展。
新城镇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链条健全、联结紧密、业态丰富、创业活跃的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深度和功能价值开发广度。周营米厂已实现稻米从种植、加工、销售到送货上门一体化加工运营模式。“道田农业”品牌持续做大,签约“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拟用2年时间建成集现代化蔬菜园艺、农业观光采摘等于一体的创汇农业基地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列省农业重大项目。深挖农文旅融合发展势能,依托“江上盐都”十二圩历史文化旅游区,集聚镇域果蔬、大米、鸡蛋等优质农副产品资源,打造历史片区与现代农业园区联动发展的示范区,借助每年超30万的人气流量,推进农副产品抱团销售,变“农产品”为“文化商品”,推出“会说话的土鸡蛋”等,为地方农产品找到新定位、新价值、新用户,大力提升农业产业溢价能力。发扬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沿江村“第一书记”周维忠榜样效应,奋力推进沿江村特色田园乡村工作。
坚持农民参与和主导的乡村振兴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将农民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新城镇成立全省首个村级能源合作社——仪征圩众能源合作社,开展屋顶光伏推广项目,已为村民带来收益超70万元。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城镇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重点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对村内土路进行硬化升级改造、联通断头路,在党群服务中心增设道德讲堂、村史馆、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开展河塘清淤,修建堤坝和蓄滞洪区,实施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改造,推进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模式等,真正形成“产业促基建、基建助产业”的良性循环,将乡村振兴的“发展收益”做到“铺天盖地”。
朱梦悦
本文来自【新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