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23:01:00
□谭欣(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消费者张先生反映,他在来伊份(华联虹桥店)购买了七包“计量称重”的黑巧克力,然而通过电子秤测量后却发现,包装重量竟占了巧克力总重量的13.6%。张先生认为来伊份售卖的巧克力存在过度包装的情况,并据此向法院起诉上海来伊份食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要求赔偿500元。(4月3日 澎湃新闻)
花钱买产品,却被过度包装“蒙蔽”。一些商家在生产商品时,将包装设计当作更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比如让水果和饼干住进“单间”,用绘画、字符掩盖商品的“真实数量”,借助远超内装物容量的外壳营造产品“量足”的假象。于是,带着“精美又厚实”包装的产品流向消费者,价格也水涨船高。然而,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这类华而不实的包装既没有增加产品本身的实际含量,也没有提升产品的使用价值,他们却要为此支付更高售价。
与以往的“陷阱”相比,“包装陷阱”不仅让消费者承受包装体积与实物比例严重失调、价格与使用价值不相匹配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增添了处理多余包装垃圾的烦恼。于是,人们一边心疼多花的钱,一边对扔掉的多余包装感到可惜。在倡导节约的背景下,这种过度包装行为无疑与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尽管我国已出台相关法律条规,明确规定了商品包装的标准和要求,但过度包装现象依然存在。
此外,在社交平台上,“不必要的包装”“包装陷阱”等话题频繁引发网友讨论。然而,这样的热度和流量仅停留在公众对类似事件的关注和思考层面,鲜有商家予以回应。
要想切实解决过度包装问题,沟通是关键。商家应多与消费者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一件商品要想真正获得消费者认可,让他们愿意主动买单,商品本身的价值才是核心要素,这也是大多数消费者首要考量的。精美的包装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切不可“喧宾夺主”。
相关文章
包装可以“锦上添花”,但切勿“喧宾夺主”
04-05袜子套装“买3送3”,竟是买3双发3双
04-05魏县举办鸭梨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 签约金额超1.2亿元
04-05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到黔东南等地开展饲草种子和饲草产品抽样技术服务工作
04-03事关宝宝!游泳用品、如厕器具等4项婴童用品国标来了
04-03日本学者: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与世界潮流相违背
04-03“化工城”吉林掀起工业国产化浪潮
04-02多批次酱油查出黄曲霉素?提醒:这3种酱油别再吃了!
04-02理发店3度转手割韭菜20余万后关门 40余人一起告理发店要回损失
04-02首批通过电子证书快速通关的内地水产品抵澳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