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司乘陷“评分竞争”,网约车平台不能作壁上观|顶端快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8:43:00    

顶端新闻评论员 杨晓妍

4月11日晚,千万粉丝博主“何同学”发布的网约车相关言论引发争议。他自称过去面对司机的好评请求会口头答应,但事后遗忘,如今改为“直接拒绝”,并称这是克服“讨好型人格”的锻炼方式。

对此,有网友留言认为:博主在视频中也向观众索要“一键三连”,二者都是为了工作,心境别无二致,这种操作可谓大型双标现场。目前,该博文已被删除。

作为乘客,出行完成后给好评需要额外付出时间,不想被“绑架”好评合情合理。作为司机,评分与个人收入、服务提升紧密相关,生存压力之下,不得不争取好评。而“评分竞争”背后,网约车平台却隐身幕后。

要明确的是:好评或三连不是讨好,而是认可。服务提供者期待通过积极评价,获得物质和情感的双重肯定也无可厚非。

如今,好评作为平台衡量司机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订单分配、提升客单价等关键权益深度绑定。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司机优化服务水平、规范从业行为,客观上也推动了行业服务标准的提升。但是个别网约车平台建构的评分机制中,将一部分监管责任转嫁至消费者,作壁上观,这种懒政思维,间接导致了司乘关系紧张。

顶端新闻评论员认为,破解“评分竞争”这一困局,平台需要构建调整争议解决机制,避免将服务监督的压力过度传导至司乘两端。

建议平台持续优化算法,降低主观评分的权重,引入行驶安全、服务时长等客观指标;建立双向评价机制,允许司机对恶意差评进行申诉;更重要的是,平台需要重新审视以分为本的考核体系,避免将经营成本转嫁给司乘。另外,平台如何建立、执行监管职责,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监督,推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调试、完善。

平台建立评分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让司机追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不该演变成“为了好评而好评”。好评与否的自由属于消费者,也不该被异化为司机的生存枷锁。

来源:顶端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