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04 12:05:53
约公元前12000年——公元前7000年
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在中国境内出现,这一时期的部分遗址中还出现了农作物栽培的痕迹。
埃及处于中石器时期时代,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工具以几何形的细石器形式为主。
约公元前70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在彭头山文化、上山文化、贾湖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了稻作遗存,其中贾湖文化遗址还出土了带契刻符号的龟甲、骨笛。
埃及进入新石器时代,埃及人从狩猎、采集经济生活转变到畜牧、农耕生产阶段。
约公元前6000年
中国东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可能由小河西文化发展而来)兴起,其遗址中出土了迄今中国最古老的玉器。浙江地区的跨湖桥文化兴起,遗址中有迄今中国最古老的独木舟遗址,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兴起,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村落社会雏形已经形成。
约公元前5300年
中国北辛文化兴起,海岱地区的原始农业初具规模。继兴隆洼文化之后,赵宝沟文化在辽西地区取得支配地位。
埃及的法尤姆文化出现,遗物遗迹主要有成批的篮子储存的大麦、小麦。表面光滑,呈红色、棕色或黑色的钵、大杯等简陋陶器器皿。石制工具已有了两面加工的技术,出土了石灰石制作的化妆用的调色板。
约公元前50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由大地湾文化演变而来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兴起,彩陶文化圈迅速扩张,遍及中原地区。 在长江下游地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兴起,骨耜等农具得到广泛应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苘麻的双股麻线和三股草绳,同时出土的还有纺专和织机零件。
埃及的法尤姆文化继续发展,迈瑞姆达文化出现,迈瑞姆达的遗物遗迹主要有小麦,牛羊等家畜。出土的石器有石刀、石镰、石斧等,还发现了梨形的权标头。发现了固定炉灶遗址和纺车,证明了纺织品的发明。
约公元前4600年——前4350年
埃及奥玛瑞文化出现出土的物品和法尤姆、迈瑞姆达遗址相似,不过陶器更加精良,样式更加美观。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墓中发现了类似权杖的物品,这也为后来发展为法老王权的象征提供了依据。
约公元前4300年
中国北辛文化演变为大汶口文化。热河地区的红山文化兴起。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兴起,早期城市出现。
埃及法尤姆、奥玛瑞文化消失,巴达里以及阿姆拉文化兴起。巴达里文化最大的成就就是铜器的使用,因此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巴达里文化的氏族公社可以确定为母系氏族公社。动物的尸体同样被裹在席子和亚麻布中,这些动物埋葬不仅反映了原始居民对动物的崇拜,也说明了氏族部落神的起源。阿姆拉文化有了专门化的燧石工业。阿姆拉一带是黄金的产地,商品生产和商业已经开始发展。在阿姆拉文化中出现了“城镇”的痕迹。阿姆拉文化时代母权制已向父权制过渡,或者是父权制已代替了母权制。与此同时,原始的共产制经济可能已被打破,或许出现了私有制,奴隶制现象开始出现。
约公元前4000年
埃及迈瑞姆达、巴达里文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马阿迪文化、阿姆拉文化。马阿迪文化的房室,除椭圆形外,还出现了更为先进的长方形房屋。房屋用粘土建筑,也有的用泥砖建造,铜器的发明与使用规模很大。在马阿迪发现了铜制的别针、凿子、锥子、鱼钩及斧子等。
约公元前3500年
中国处于仰韶文化后期,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发现大型祭坛、大型贵族墓葬以及璋、壁、琮、璜等玉礼器,早期国家雏形出现。
埃及阿姆拉文化消失,出现了格尔塞文化。格尔塞文化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金属器进一步扩大使用,铜器变成了更为流行的,在巴拉斯遗址发现了银锛子,在涅伽达发现了银鹰像。出土的金属器还有银短剑、刀和缠在一片银箔上的7厘米长的金子。彩绘陶器流行起来,发现了部分编织的白色和棕色毛织品,并出现了最典型的城市——希拉康波里斯。
希拉康波里斯古城遗址
约公元前3300年——约公元前3000年
中国良渚文化取代崧泽文化。屈家岭文化兴起,长江中游的稻作农业进一步繁荣。屈家岭文化繁荣,出现大规模城址群。良渚古城宫殿、外围水利工程始建。红山文化消亡,与之有一定传承关系的小河沿文化在西辽河流域兴起。
埃及格尔塞文化消失,马阿迪文化一直活跃至公元前3200年,直到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法老王朝。
中国更早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陶器、农业的发展也更早,埃及更早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在银器、黄金的使用方面时间更早,两者在纺织品和城市的历史相似,美尼斯统一埃及时间差不多是神农氏即炎帝时期,这个时期的埃及也差不多相当于中国的较大的部落,两者在某些方面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