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境旅游收支规模双向增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6:49:00    

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快速迭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跨境旅游呈现线上化、平台化和个性化新特点,个人境外旅行更注重体验式消费。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旅游市场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常态水平。我国跨境旅游与全球趋势基本一致,出入境人数和旅行收支规模持续增长。

《报告》指出,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全球跨境旅游自2013年的11亿人次增至2024年的14亿人次,其中2020年至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下降,2024年基本恢复至2019年14.6亿人次的峰值水平。从旅游消费情况看,国际游客停留时间普遍延长、平均支出增加,带动全球旅游业收入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24年全球跨境旅游收入1.6万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3%,预计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3%。

我国跨境游热度逐步恢复,旅游收支规模双向增长。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旅游业双向开放,为跨境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跨境人员流动情况看,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6.1亿人次,较2023年增长44%;内地居民出境约1.5亿人次,增长约40%,我国保持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地位;外国人入境约3000万人次,增长约80%。

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旅行收支规模为2904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32%,与2019年基本持平(2905亿美元)。其中,旅行收入397亿美元,增长59%,我国过境免签政策及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政策等成效明显;旅行支出2506亿美元,增长29%,居民跨境旅游意愿稳步提升。

“跨境旅游收支改善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结构优化的例证与缩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认为,受益于政策支持服务完善与便利,多层次、高品质的入境旅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外国游客面临的出行难、支付难问题得到切实改善,同时我国居民旅游和消费时越来越多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居民出境消费(旅行支出)稳步恢复,叠加入境旅行收入增速快于出境消费增速,外汇供给的增加部分抵消了出境游的外汇需求,既助力我国经常账户合理规模顺差的延续,又为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特别是旅行项下逆差提供了结构性改善机会。

跨境旅游呈现平台化、线上化趋势,个人更偏好体验式旅游。《报告》显示,我国旅游业创新转型进程加快,平台型企业、在线服务商等新业态企业已取代传统旅行社,成为服务跨境旅游的主力军。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44家头部新业态企业跨境旅行收支规模占比从2008年的0.2%上升至2024年的81%;79家传统头部企业占比从2018年的56.4%降至2024年的0.9%。

此外,随着消费理念更新、消费能力升级以及旅游市场信息差减小,出境游更倾向于自由行、餐饮娱乐等体验式消费。2024年境内银行卡在境外消费中吃住行合计占比约为22%,较2018年提升8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报告》称,总体来看全球旅游复苏及多重政策利好支撑我国跨境旅游较快增长,随着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以及促进入境游等各项政策和措施不断推出,未来我国旅游服务进出口将更加活跃,旅游项下收支将呈现双向发展态势,有助于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考虑到来华旅游增长潜力将持续释放、入境旅游中的高附加值消费比例将稳步提升,同时出境旅游将从规模性扩张转向质量性提升、体验式消费、理性化支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跨境旅游仍将延续收入增速快于支出增速的特点,跨境旅游收支规模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将继续助力服务贸易逆差改善和国际收支自主平衡基础夯实。”庞溟说。(经济日报记者 姚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