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4:44:00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吴雨晴 陈丽华)眼下正是种植中药材的最佳时节,江永县松柏瑶族乡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近年来,松柏瑶族乡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优化产业结构,让中药材种植成为当地瑶民增收的新“药方”。
走进松柏瑶族乡枇杷所村,村民们正忙着在岗坡地上挖穴、上药、覆土,有条不紊地种植土茯苓。
枇杷所村地处岗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传统农作物种植难度大、收益低,导致大量土地长期闲置。为改变这一现状,近两年,村委会积极对接外地资源,引进了中药材种植品种和技术,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新渠道。
江永县松柏瑶族乡枇杷所村文书王运河介绍,过去村里主要种植玉米,经济收入较低。村委会经过两年实地考察,发现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今年,村委联合几位致富带头人率先试种了一部分中药材,取得了良好效果。明年,村里计划进一步推广,鼓励更多村民参与中药材种植,以提高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种植户欧阳天海在村委会的带领下,率先种起了土茯苓。他种植的白肉糯米型土茯苓,不仅产量高、易管理,而且产值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江永县松柏瑶族乡枇杷所村种植户欧阳天海介绍,土茯苓种植周期约为五年,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市场需求旺盛。他家种植了20多亩土茯苓,预计每亩年收入可达15-20万元。此外,土茯苓从第二年开始产出种苗,到第三年亩均产值可达1.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除了土茯苓,返乡创业的蒋冬信还探索了天冬的套种模式,通过在木章子树下套种天冬,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一地双收”。
江永县松柏瑶族乡枇杷所村种植户蒋冬信说:“天冬种植周期为三年,亩产鲜货约1.2万斤,亩均产值可达5万元。此外,木章子每年都能稳定产出,年收入可达4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多元化种植模式和科学管理,松柏瑶族乡的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目前,松柏瑶族乡已形成了以土茯苓、玉竹、黄精、天冬、槐米为主的中药材种植格局,总面积达300余亩,总产值超3000万元。
相关文章
年报观察 | 城更赛道潜力仍存 但锦和商管去年表现有压力
04-04江永:中药材种植成瑶民增收新 “药方”
04-03蒙泰高新股东户数减少8户,户均持股1.73万股,户均持股市值48.61万元
04-03类型题材更加多元,特殊群体引发关注,“人文关怀”渐成清明档主题
04-03江南奕帆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3.5万股,成交额201.25万元
04-02金健米业跌0.15%,短期趋势看,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增仓。主力没有控盘
04-02倒计时2天!30万元赠票福利别错过
04-022025第二十四届青岛国际车展 将于5月14-19日在崂山举办!
04-02西南石油大学帮扶 四川金阳县务科村种植枇杷新品种
04-02金冠股份涨2.78%,成交额6423.0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0.63万元
04-02